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快讯>正文

今天我们怎么读经典?

编辑: 时间:2022年8月19日 14:46:58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经典就是人人都觉得应该读但都没读过的书。”这虽是调侃之语,但也道出部分事实:经典虽好,读经典却是有门槛的。比如像《资治通鉴》这样的大部头,像《老子》这样玄而又玄的哲学著作,对于非专业人士真的犹如一座大山,难以逾越。于是,邀请有能力的专家学者,面对大众读者,对经典进行阐释、再重述的工作,就显得非常必要。中华书局是国内公认的古籍学术出版重镇,在经典传承、传播方便贡献甚丰。近些年来,中华书局在依然重视学术出版的同时,还结合自身优势,加大了大众出版的步伐,开始进行学术资源的转化工作。,  8月15日,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经典通识”在上海举行新书发布会,并举办了线上线下结合、主题为“经典成为通识”的研讨会。“中华经典通识”是由中华书局出版,是一套当代名家解读传统经典的“大家小书”,由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担任主编。丛书作者涵盖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全国各高校在本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本丛书为开放式,首批推出五本作品——《〈资治通鉴〉通识》《〈老子〉通识》《〈庄子〉通识》《〈西游记〉通识》《〈红楼梦〉通识》,本年内有望再出版两至三本著作。,  把读者当成对话者 权衡普及性与学术性,  《资治通鉴》的体量太大,一般读者通常没法直接读完。怎么通过一本篇幅只有10万字的通识书,把《资治通鉴》的精华传递出去,是《〈资治通鉴〉通识》的作者、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国刚先生重点思考的问题。他在研讨会上介绍了站在读者立场来构思《〈资治通鉴〉通识》一书的立场。他说,他在收到写作邀约时,就考虑如何在一本10万字的书里呈现出思想性、学术性的同时兼顾通俗易懂,并站在读者立场想象读者对图书的期待是什么。他指出,目前全国各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非常受重视,这套书将给通识教育提供很好的参考文本。,  各种《老子》概论性质的书,《老子》的译注、选本太多了。如何为《老子》撰写一部与众不同的通识书?复旦大学教授、《〈老子〉通识》作者郭永秉经过一系列思考后,决定以出土早期写本为底本来写作,追求新知与旧识的平衡。不是简单做调和,而是有一个认识上的螺旋式提升,把他认为的关于老子、《老子》书和老子思想真正的“通识”和盘托出,提供给愿意读《老子》的年轻人。比如,书中着力对老子的时代及与著名人物(孔子、彭祖)的关联,思想的渊源,撰作的立场,《老子》一书的性质和编纂特质进行了讨论,这方面的工作自然离不开分析传统的文献,但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出土早期写本以及相关信息带来的新知。对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核心用语以及一些关键章节的读解分析(例如无为而无不为、常、上善若水、宠辱若惊),也都是通过古写本新知和历史上的各种老子注释研究,主要以语文学(philology)的方法来写的。,  郭永秉提到,要让我们的读者尤其是年轻人对经典真正地亲近起来,并愿意领略一番,“一方面要用略为轻松的笔调去写,不能过于沉重滞涩,但又不能放弃学术的严谨性和前沿性,不走上偏途。我这本小书一开始就设想好:决不取一些即查即得的常识,然后随便写点东西去取悦甚至谄媚读者。在这方面,牛津通识应该是我们的追赶对象。在普及与学术中间的权衡撕扯,把读者当成对话者甚至是对手看待的,写作态度应是严肃认真的。”,  为了让读者领略经典,郭永秉在书里使用了大量《老子》文本彩色图片,以此感知《老子》文本历代递嬗过程。希望让读者回归到历史的场景中去触摸这本古老的经典。,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竺洪波是《〈西游记〉通识》的作者。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詹丹,承担《〈红楼梦〉通识》的写作工作。他们也分别分享了经典普及的重要性。,  经典就是“界标”从知识上升到智慧,  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教授既是“中华经典通识”的主编,也是其中一册《<庄子>通识》的作者。他认为,经典在文化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比如老一辈历史学者就认为“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是史学经典,治史者必读,就算是专门研究明清史的学者也要读,因为只有读通了这四部书,读起后来的史书才会“势如破竹”。这就是经典的定位性作用,经典就是“界标”。,  担任“中华经典通识”的主编,陈引驰提出的要求是,作者首先要提供的就是关于这部经典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知识,然后再上升到所谓“智慧”的问题。“怎么写智慧,也是有讲究的。比如我写的这本《〈庄子〉通识》谈到智慧,就不单单着眼于《庄子》本身,而是从老庄的对比、儒道的对比,甚至是在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对比中来谈《庄子》一书所体现的‘智慧’。”其次,陈引驰还提到,这套“通识”的写作还有一个要求是言必有据,“我以前在讲座中说《庄子》并不就是庄子写的,很多读者表示了惊讶。这个问题我在《〈庄子〉通识》中也谈到了,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就要从《庄子》这本书的形成过程谈起,其实今天通行本的郭象三十三篇本是个选本,各篇来源不同。只有这样讲下来,《庄子》和庄子的关系才能说清。”,  身为“中华经典通识”的策划者,出版人贾雪飞在介绍这套书出版初衷时说,如何以新思路、新视野、新学术高度解读中华经典并传递给大众,凝聚中华文化向心力,是他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基于我们多年致力搭建学术研究与大众阅读之间桥梁的成功经验,经过为期两年的市场调研和各领域目标读者的走访,我们确定做一套中华传统典籍的通识必读书,为广大读者尤其是当代青少年搭建认知传统文化的知识框架。”,  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周绚隆在线上致辞中提到,2022年是中华书局成立110周年,他们陆续举办了一系列的庆典活动。中华书局创立之初,创办者陆费逵先生说,要以教育来开启民智,传承文明。“作为出版人,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出版社的功能是什么?出版作为一种行业,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目的是解决传播的问题。中华书局这些年,除了做古籍出版为学术服务之外,一直在考虑如何为社会大众服务,怎样将学术成果变为公共知识,把学术的成果用通俗的方式表述出来,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所了解。中华书局·上海聚珍策划的这一套书,就是一个成果。”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热文榜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