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快讯>正文

95后折纸艺术家裴浩正:紫金草折在纸里,开在心间

编辑: 时间:2022年12月10日 20:06:49

  不经裁剪和粘贴,用一张纸折出百花齐放。近日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在裴浩正手中诞生,这是67年来吉尼斯收录的唯一一项超复杂折纸世界纪录,以及唯一一项用一张纸折叠出多件物体的折纸世界纪录。作为95后南京人,裴浩正的这件名为《花生满鹿》的挑战作品已经远远超出吉尼斯世界纪录所要求的范畴,而他手下独具南京特色的《紫金草》系列更是因其人道主义精神和反战理念走上世界舞台,被无数国际和平爱好者收藏。,  百朵花开 ,  百年薪火相传,  《花生满鹿》,仅仅由一张3×3米的正方形双色纸折叠而成。裴浩正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介绍,作品名字源自成语“花生满路”,寓意荣耀、美满。“鹿”与“路”谐音,既表达了青年人群体对前路似锦的美好向往,又饱含着对彼此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的殷切期望。鹿首被赋予了树的形象,化身为一株有着铜枝铁干的木棉,伸展出54根像刀、剑、戟一般的枝角,象征着不屈不挠的五四精神。100朵红硕的木棉花海,就像英勇的火炬在枝头燃烧,寓意着建团百年信仰不灭的薪火相传。,  “我一直记得苏教版语文书中必修的课文《致橡树》。当时在班上领读这首诗时,我就有一种平静而澎湃的感动。那种朦胧之美曾令我一度思考,这首诗究竟是情诗还是爱国诗?于是我在心里植下了一颗种子,想要创作一件同样能以告白打动人心的作品。2017年,我开始准备‘一纸百花’这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想要为中国技术做一次小小的证明,但又不想止步于一串冰冷的数字和一页薄薄的证书。就在那时,一首耳熟能详的诗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灵感即如泉涌般源源不绝。”,  “除了想法外,创作还需要严谨的数学计算和理论支持。因为是在一张纸上布局,其中任何一点细微的误差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整个方案告吹。”五年时间,裴浩正经历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推倒重来,才创造出这样一幅向青春与祖国告白的作品,令人叹为观“纸”。而在历经长年累月的深入后,这件作品被逐渐赋予了一层又一层的内涵。技巧、艺术、文学和时代,最终在一张纸上交相辉映。,  年少时两度与折纸结缘,  《扬子晚报》是童年的记忆,  裴浩正出生于1996年,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他告诉记者,从小就看《扬子晚报》,如今的他看见家中收藏的报纸,仍能想起童年的那段快乐时光。,  谈起和折纸更进一步的缘分,裴浩正津津乐道地介绍起了老朋友: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物理学家罗伯特·朗。2001年,朗辞职并成为了一名折纸艺术家和顾问;后曾借鉴昆虫腿部的折法,为一家生产公司设计了一款占地空间更小的安全气囊模型;并曾将可收缩的伞式折纸结构应用在太空望远镜上以适用于火箭运输。此外,改变裴浩正人生轨迹的还有日本天体物理学家三浦公亮发明的“三浦折叠”,它在卫星、航天器的太阳能电池板、隔音墙等方面均有应用。10岁时,裴浩正曾受“三浦折叠”启发,创作了简易的“太阳能电池板”模型并于校园展览,获得了全校师生的好评。,  裴浩正回忆道,那个年代国内有关折纸的资料少之又少,他只能硬着头皮去找国外的原版书籍,例如安德烈·埃尔马科夫的《折纸:大师学校》。但年少时的他对英语词汇掌握并不多,面对这类书籍中大量艰涩难懂的专业名词,只能一个词一个词去查。有意思的是,查阅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他的英语水平,从小到大他在许多英语比赛中获过奖。学生时代,裴浩正始终把学业放在第一位,用课外时间将爱好发挥到了极致。,  融合前沿设计理论精髓,裴浩正为他的原创折纸注入了中国的灵魂。2013年,其国风作品《凤凰》入选亚洲青年运动会中国会礼。2016年,《莲韵》入选首届中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峰会中国会礼,赠与英国大使汤姆·奎格利。2017年,裴浩正代表中国队在有“折纸奥运会”和“折纸奥斯卡”之称的国际折纸奥林匹克中夺得世界冠军和6金1银,成为单届摘金最多的选手;他的宣纸人物折纸《镜神》获得国际评委高分认可。2018年,在《最强大脑》国际赛中,他的国风作品《鹤》受罗伯特·黛西蒙喜爱,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收藏;同年,国风作品《白鹿缘》入选国际折纸奥林匹克9星难度压轴赛题,广受来自全球54个国家的选手热议。2021年5月,作品《百年远航》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品在北京参展;9月,在央视一套《开讲啦》节目中,《水立方》镶嵌折纸作品被国家游泳中心及国家速滑馆建筑师郑方当场收藏……,  折在纸里,开在心间,  《紫金草》系列走向全世界,  在裴浩正目前所有的作品中,最具有南京味的当属《紫金草》系列,设计紫金草折纸源于裴浩正少年时的记忆。小学时,裴浩正以志愿者身份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第一次了解到紫金草的故事:“1939年春天,一名目睹侵略战争的日本兵在紫金山下采集了二月兰的花种带回日本种植,取名‘紫金草’,寄托着他对战争的忏悔及对和平的渴望,临终前,他向家人留下遗愿,在南京建造一个紫金草花园……”此后数年时间,裴浩正根据紫金草的外观前后创作了四款折纸作品,并放在紫金草花园小女孩铜像旁边。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作品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发现并永久收藏,后被开发为官方文创之一。,  “折在纸里,开在心间。我希望能用最简单的折法,让所有人不囿于语言、文化和场地的限制,能够自发参与折叠,并在过程中聆听紫金草的花语:不忘历史,珍爱和平。”2019年,《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的后人哈因莱特一家来到南京参加紫金草国际和平夏令营;他们曾收养了36个孩子,接济了约1500名逃难到柏林的难民。在裴浩正的讲解下,一朵朵紫色小花在哈因莱特的家人手中相互传递;他们被其背后的历史深深打动,决定把《紫金草》和它的折法与故事带回德国。2020年,来自阿富汗的学生韩墨迪在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第三十期交流活动中手捧纸花,噙着泪说道:“我的国家发生过很多战争,和平是最重要的东西,所以我折了这朵花。我非常感动……”,  裴浩正告诉记者,这些简单易折的纸花曾被他带去过许多地方,并被不少国际友人永久收藏,相关教学视频在全世界的传播量达到数亿。今年,该作品因其人道主义精神和反战理念,成功入选2023年第十届国际折纸奥林匹克的首轮首道赛题。而就在他和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对话时,裴浩正收到了《紫金花开》入围“第九届紫金奖·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赛终评”的通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裴浩正说,“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一朵纸花,也可以芬芳人间,开遍人们心中的伊甸园。”,  创作需要高质量的独处,  希望自己不止于一个折纸人,  裴浩正向记者展示了另一件获奖折纸作品《镜神》。很难想象,经过精妙的空间折叠,一张宣纸竟能化身为一樽手持铜镜的仕女像,惊艳国际折纸奥林匹克的评委,可谓“纸中自有颜如玉”。裴浩正介绍道:“只有在阳光下,才能看见人物身上的淡淡微光——那是南京金箔研磨而成的微小颗粒,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折纸技艺的相互结合。”,  “越是这样别出心裁的、综合性的创作,越需要我们学会独处,尤其是高质量的独处。”裴浩正说,“独处和孤僻不一样,过于孤僻可能难以和旁人保持正常关系,离群索居;但独处是静下心来,‘吾日三省吾身’,精益求精,磨炼耐性。”常常独处于安静创作环境中的裴浩正,却能始终保持内心的丰富多彩;实现这一精神状态的途径,竟只是在房间里多看一些书籍,或是通过电子邮件与国外折纸艺术家沟通。“书和邮件,或许和创作本身都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却和创作所需的精神状态休戚与共。这也是我认为的,凡事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去‘交流’——通过书本和千年前的古人交流,通过邮件和万里外的当代人交流。”,  “而这也延伸到了创作所需的第二个内容:学会阅读。”裴浩正说。平日里,他注重读书来打磨自身。曾经在一次学术论坛上,一位学者的发言给了他很大启发,“研究红学的人不可能只读《红楼梦》一本书。比如要研究书中的人物服饰,他要不要去读关于服饰的书籍,要不要去博物馆看一看?”裴浩正希望自己永远都不止于一个折纸人,因为折纸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科,与数学、工艺美术、材料学、文学、物理、教育等等领域均有关联。,  裴浩正坦言,随着自己对折纸艺术的不断深入,自己的认知也在不停变化,因为人在不同阶段,对生活有不同理解和反思。“在很小的时候,我单纯想折好玩的东西;再大一点,又迷上了复杂的作品;后来,我不想去借鉴或复刻,而是想要去做原创;然后,比起原创的技巧性,我又更会去关注宏大的主题;某个时候,我意识到光自我满意是不行的,还要让作品感染别人,与人共鸣;再往后,除了国内的读者或观众,我又想尝试通过国际舞台向其他民族和地区传递中国的声音,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目前,裴浩正正在策划一套面向小学生、接地气的折纸启蒙课程。“我所会的一切,都归功于无数启发过我的人,以及这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时代。因此,我也想去做一盏小小的灯,为别人带去一抹微光;取之于社会,最终回馈于社会。”,  快问快答,  J=记者 P=裴浩正,  J您认为自己有折纸天赋吗?,  P我确实对折纸有一些特殊的感觉,小时候无意间看见一名折纸大师的折痕展开图,图中哪哪对应实物的哪哪,能看得八九不离十。这点空间上的天赋也暗暗鼓舞着我不断付出与精益求精。,  J您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件?,  P肯定是下一件,因为下一件作品往往意味着新的成长和感悟。如果在已完成作品中选的话,最满意的是《花生满鹿》和《紫金草》。,  J您一般是如何和国际友人介绍《紫金草》的?,  P我一般不会直接和他们讲南京历史,也不会直接去讲侵略者的那些行为。我会在互动中慢慢穿插这件作品背后的故事。许多人听后非常感动,他们收藏的不仅仅是一朵小花,还有对和平的向往。,  扬子晚报,  文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天圣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热文榜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