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快讯>正文

寿光义和寨石碑:记载历史 彰显大义

编辑: 时间:2022年10月25日 21:05:36

  遥想当年烽烟起 义和寨碑看义利,  寿光这块石碑的碑文不但记载了一段历史,更彰显了大义,  寿光市纪台镇寨子村有座“义和寨碑”,碑文记载了清末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抵御捻军侵扰的一段历史,既有史料价值,也对我们如何看待义与利的关系颇有启发。,  □张书功,  访碑缘起,  早在2021年底,青州一中闫玉新老师就曾向我打听“义和寨碑”。我虽搜罗寿光碑刻多年,去过很多村庄,寨子村却未曾踏足。而那时,我编纂的《寿光历代碑刻》一书已经截稿,提交出版社。又因正是冬季,所以未能及时访碑。前不久,《寿光历代碑刻》付梓,诸事完结,心有余闲,我又想起了义和寨碑,便起兴前往一访。,  寨子村位于寿光市纪台镇,东南与昌乐县接壤,西环丹水,北枕“青龙山”。“青龙山”并不是山,而是一座汉墓。寿光无大山,民间或称高大的土丘为山。如南马范村的战国墓,因顶曾建有三官庙,百姓祈愿时常将红布系在树上,或者制成旗子插入土中,红旗漫山,故又称“红旗山”。青龙山之名,则不知缘故。寨子村汉墓为黄土夯筑,现存封土南北长50米、东西长31米、高11米,为寿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村民讲,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周围村庄便从“青龙山”取土,现在的面积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封土之上建有“太师宫殿”,又名“三太爷庙”,里面供奉着“胡三太爷”。据庙前石碑记载,1939年“青龙山”上曾建有庙宇,后因战乱被毁,现在的庙宇建于1995年。据村民介绍,每年正月十六,前来祈福向善的人络绎不绝,香火旺盛。,  寨子村立村较早。据《徐氏族谱》记载,元朝初年徐氏自海州大伊山(在今连云港市)迁居寿光南部。村北徐氏祖茔曾有元代残碑,上书“敕授武略将军”。五世祖徐荣于元朝至大年间(1308—1311)任沧州教授;二弟徐忠至大年间任唐州阴阳教授;三弟徐显延祐年间(1314—1320)任濮州教授,元统年间(1333—1335)任右卫亲军都指挥使。寨子村尚有元至正八年(1348)徐四翁与妻子李氏墓碑,虽与族谱所述并非一碑,但由此可以断定,早在元代,徐氏一族就已在寨子村定居生活。,  碑文记史,  在潘福兴书记和徐忠伟主任的带领下,我见到了“义和寨碑”。碑位于村前广场,碑体完整,文字清晰。碑题名为“义和寨碑记”,清同治三年(1864)立。碑高106厘米、宽170厘米,碑文由清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候选知县、昌乐阎濬源撰文并书写。,  据碑文记载:咸丰十一年(1861),捻军掠境寿光,赵绍庭、房太和、刘洛阳等人聚集动员三十余村村民,以后寨村(今寨子村)为据点,修建圩堡,凿挖沟壑,制备大炮、火药、刀枪、长矛,抵御侵扰。寨中三十余村百姓,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捻军过境寿光数次,烧杀抢掠,扫地无余,烟焰漫天,号泣遍野,而寨中三十余村百姓安然无恙。百姓有感于此,以“义和”命其寨,并竖碑,作“义和寨碑记”纪念此举。,  立碑人是义和寨中34个村庄的百姓,这34个村庄是:龙角村、罗家庄子、孙家庄子、石家庄、翟家庄子、孤山庙、三里庄子、大北庄、胡家庄、河东里、青田任、毕家庄、礼乐王、张家庙子、苑家庄、青邱、后寨子、王家庄子、前寨子、东高家庄子、官庄、任家庄子、吴家庙子、刘家庄子、张家楼、房家庄、高家庄、周家庄、孙家庄、韩家庄、赵家庄子、冉家庄子、耿家庄子、西王家庄子。其中不少村庄位于昌乐县。,  碑文由昌乐人阎濬源撰写。昌乐阎氏,明洪武年间从洪洞县迁入昌乐。从九世祖阎世绳起连续五世(直系血亲)七进士。与巴县刘氏、宜兴吴氏、仁和江氏并称“四大科举之家”。阎濬源字深甫,号协唐,是阎江萍(字实斗,邑庠生)长子。生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卒于同治十年(1871)。道光五年(1825)拔贡,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候选知县。后因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时局动荡,隐居乡里,以读书授徒为业。阎濬源书法澹逸有远神,除对经史有很深造诣外,对音律、天文、地志、水经、阴阳象术也有研究。著有《四书通义旁及》《音律学说》等。卒后,寿光人夏与贤(咸丰二年举人,官至乾州知州)为其撰写墓表,称:“先生学行交修,本末咸备,功化被一时道范,留千古尽实录。”,  义利之辨,  阎濬源熟通经史,又受邀撰写碑记,“义和寨”之名应是阎濬源有感而起。“义和”,语本《易经》:“利者,义之和也。”利,即利益;义,即道义;和,即和谐统一。“义和”可以理解为事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和谐统一。这里涉及“利”与“义”的关系。义利之辨,是中国亘古不变的话题,历代思想家都有涉及,各有各的观点。我们现代人,一说到“利”,便想到金钱权势,把“义”则理解为脱离现实的教条规范,如此一来,“利”与“义”变得狭隘,对立起来,造成了我们内心的矛盾。,  其实,趋利避害本是人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逐利不可避免地贯穿于我们生命的始终。比如学生读书,是为了将来谋一份好的工作,报效祖国,这是利;成年人努力工作,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也是利;甚至学佛修道,求仙成佛,也是讲求利。我们利他,合作,讲道德仁义,想让他人对自己好,想使社会、国家变得更好,从而使自己生活更加舒适,更有尊严,这当然也是利。可以这样说,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艺术等等,没有不讲利的。“仁义也是利,道德也是利,这些都是广义的,长远的利,是大利,不是狭义的金钱财富的利,也不只是权利的利。”(南怀瑾语),  “利者,义之和也”,就是告诉我们,义与利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谐统一。对利的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人人共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只要把它置于合理、合情、合法的控制之下,就会成为人生进取的一种内生动力,因而是值得肯定和尊重的。一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如果没有侵犯他人或公众的利益,其行为便是正当的。所谓“义”,不是一味否定人对利益的合理追求,而是反对用不正当手段追求一己私欲,所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即指此。,  当时捻军入境,三十余村百姓,齐心协力,共筑圩堡,规划有制,人们各安其分,各尽其责,进可攻,退可守,上可报效国家,下可聚集乡党保全生命,这正是各得其宜,各得其利,义利合一,和谐共生。此利,真乃义之和也。,  访碑之时,村民蜂拥而至,争相读起碑文。遗憾的是,几乎没人能够真正理解碑文内容。但很快我就释然了,因为我在访谈中获知,2018年寿光遭遇洪灾时,以村书记潘福兴为代表的村两委成员,舍小家,顾大家,带领村民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22名被困群众。即便村民难以理解碑文,但“义和”精神历久弥新,并在今人身上得以体现,这不正是古人立碑之初衷吗?,  齐鲁晚报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热文榜单
猜你喜欢